第925章 明志-《大明嫡长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朝堂上王朝需抗住弹劾平稳过关,而严颐寿反倒被皇帝训斥了一顿的消息不胫而走。

      这种标志性的政治信号一出,各个地方的官员都知道怎么办了。

      锦衣卫、东厂在大明的东部省份不断游弋,王朝需又出一条路,接下来还用说么?

      第一、写请罪疏!

      王朝需官商勾结能说,他们为什么不能说?

      非得等到插上门的时候再后悔?

      或许也会有人这样,但模仿王朝需的绝对不少。

      第二、报货币改革的进展。

      不然得话,凭什么能够脱罪呢?

      于是乎一种请罪风气迅速从北方刮向南方,

      仅以应天巡抚王守仁知道的,江南一地就有两位知府、七位知县上报了请罪疏。

      “不止如此,越是请罪请得快的,回过身改革货币之时越发‘不择手段’。”

      时间来到八月份,

      南京城中,因为吃货币改革过程中挂落的人家已然不少,门牌上挂着白布的甚至都不属于什么新鲜事。

      “朝廷说的是自愿兑换,他们却强令百姓限期兑换,这等事不好明着做,那便暗里搞,越是迟一天,越是刁难兑换的百姓,以此达到强迫的目的。

      朝廷规定过渡期一年,但是官府却明里暗里的允许商家以新钱计价则贱、以旧钱计价则贵,故意营造出一种‘喜新厌旧’的氛围。

      等到有人不服,官府则全部以阻挠货币改革的罪名从重处置!仅在南京一地,一天就能定下20人的冤罪!”

      王守仁的耳朵里不断传来属下的激愤之言。

      其实他自己明白,

      “矫枉不可不过正,事急不可不从权。皇上用上这样的手段,推动货币改革的目的总归是达到了。”

      “那么那些被冤枉的人呢?”

      王守仁说:“做事情仅凭几句圣人之言是做不成的。圣人之书只能拿来读,拿来办事却是百无一用。我们在江南能做的,就是尽量减少这些冤假错案,至于真正事成,则要等待时机。”

    
  “什么样的时机?”

      “严颐寿之奏不仅是货币改革不能停的信号,也是张璁一党穷途末路的信号,皇上没有处置严颐寿,由此可见皇上并没有不分黑白。

      只不过张秉用所用的人遍布朝野,皇上要想完成货币改革,这个时候便少不了张秉用。所以不管你说的多么有道理,哪怕比严颐寿还要有道理十倍,皇上也不会放弃张秉用。因而时机就是要货币改革完成的时机,亦或者是张秉用自己犯错的时机。”

      “自己犯错?”

      “大势,我能看得懂,他看不懂吗?对于他来说,若想活命,只有一条路。”躺椅上得王守仁睁开眼睛,“货币改革不能不搞,也不能搞成。”

      但真如此,则皇上断不能容他。

      不过皇帝始终依赖张璁和他的用的人,所以要不容他,非得下一番大决心,但他相信皇帝有这个决心。

      ……

      ……

      “咳咳。”

      张府,书房里,烛影晃动下仍然显现出两道人影。
    第(2/3)页